首页 > 快讯 >

也谈刀郎《罗刹海市》,讽刺的并非多位明星,而是“另有其人”

2023-08-03 18:05:55 来源:腾讯网

也谈刀郎《罗刹海市》,讽刺的并非多位明星,而是“另有其人”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在网络上引发讨论,已经有很多天了。很多读者发私信问我,怎么看这首歌曲,尤其是问:这首歌曲真的是讽刺了很多歌手吗?因为是“娱乐事件”,所以,我没有敢“抢热度”式的进行点评。经过最近这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我想,《罗刹海市》的“热度”应该下去了,可以回归理性思考了。所以,我姑且谈一点个人看法,可能也是不太正确的看法。

第一点看法,这样的歌曲,不宜直接指出它是讽刺具体的谁。

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引发网络大讨论,是基于其文本内容,似乎并不是基于歌曲的演唱旋律内容。所以,我们不妨把《罗刹海市》只当作一个文本,把它拉回到文艺理论批评的范畴当中来。只基于文本来讲,讽刺性的内容,至少有两个大层面上的划分。


(资料图片)

第一个大层面上,就是点名指性的批评谁,拿谁当个例。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都是点名指性的,批评的很直接,都是有具体所指的。具体所指,指的是人,或者事物。这种批评,是基于现实层面上的,直接具体的,容易被读者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第二个大层面上,则是批评一种现象,而不是具体的人或者事物了。当然,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也是基于现象的批评,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杂文内容,也都是基于文化、族群层面上的现象问题进行批评和讽刺的。

《罗刹海市》这首歌曲,只看歌词文本的话,我更倾向于认为,它属于第二个大层面上的内容,是一种现象的批评,而不是具体的人的批评。

第二点看法,很多网友,为什么喜欢把现象批评直接认定为对具体人的批评呢?

这一点,很简单,思考现象本身,是需要一些抽象概念的,甚至于需要配备一些逻辑学和哲学的常识才能。而把这种批评认定为直接对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批评,就简单干脆了,不太需要动脑子,也能参与其中,获得这份参与的快乐感。我认为,这种参与的快乐,是需要警惕的。

一首歌曲,出现之后,被简单地认为是批评某几位歌手的,这就是纯然的娱乐八卦事件了。咱们很多网友,其实都是大夏天的吃西瓜,恨不得娱乐圈里边净互相的逗着玩呢。看热闹的,显然不担心事儿大。所以,那些被指摘出来的、可能被讽刺的歌手,需要承担不少的网友留言质问的压力了。当下,这种压力好像给到了某位青年导演。

第三点看法,《罗刹海市》到底批评和讽刺了什么?

刀郎的这首歌曲,需要对应蒲松龄的《罗刹海市》的短篇小说来一起看,才能形成文本价值。这两个文本,应该都是一种现象批评。什么现象呢?以丑为美的现象。咱们好多热衷于参与网络热闹的网友们,其实就不太容易参与到“以丑为美”的讨论当中来了——因为这个讨论,需要一丁点的知识储备了。

“以丑为美”的讨论,至少应该是高中作文的讨论起点了。好多写初中作文都觉得费劲的朋友们,就不太喜欢讨论这个高中作文的内容了。如果能够坚持读我文到此处的朋友,我感觉,您已经至少是非常优秀的网友们了。咱们继续看,才会发现,这首歌曲的讽刺性,可能是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

第四点看法,现象的讽刺,是否应该“见不贤则思自省”。

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等等,放之四海而皆准。也甭说讽刺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民族了。因为这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真正优秀的国家和民族,我感觉,应该是乐于承认这种讽刺,而且,愿意接受讽刺。尤其是个人方面,也愿意接受这种讽刺,并且在这种讽刺当中,时刻问一下自己,“咱是不是也美丑不分”了呢?

美和丑,其实是两个很大的概念。比如说老编我吧,是影评人和剧评人,需要对很多影视剧进行点评。因为阅历有限、知识有限,我也容易陷入到美丑不分的境地当中去,某些影视剧,明明质量很高,但我就是没抓紧看出人家的好来,还批评了。而有些影视剧,明明质量很低,我却觉得质量还不错,还写影视剧评论,向大家推荐了。这种情况之下,我就需要加深学习,让自己能够更为专业的辨别影视剧作品当中的美丑才是。

所以,综合以上这些,我觉得,《罗刹海市》这首歌曲,是让咱们大家伙一起共勉的。需要共勉的事情,真不应该嚷嚷成讽刺了具体的谁。您觉得呢?(文/马庆云)

上一篇 下一篇
x
要闻
动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