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传说中,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因此,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大家可以向所爱的人表达爱意,也可以感恩自己爱人的付出。
(资料图)
也许你不知道,这个有着美好寓意的节日同样深深地浸润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古籍中的七夕
大家都知道,在古时,人们注重四季时令,就连药材采集、炮制的时间都很讲究。
这其中,有很多中药材都与七夕息息相关。
在《本草蒙筌》中就有关于蜘蛛丝和七夕的记载:“丝网疗健忘,又能使人巧。七夕取食,方获奇功。”
意思就是说,丝网可疗健忘,又能使人巧,但只有七夕采集的,才能有奇效。
在《本草新编》中记载:“外治者取七夕之水,洗目最佳”。
光绪《惠州府志·风俗》亦记中说:“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古籍记载的七夕水这么神奇,它究竟是什么呢?
七夕水,就是指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夜间到七月初七的早晨,在溪流中、干净的池塘中或晨露中汲取的一种纯洁之水。
因为农历的七月七是重七,因此七夕水也叫重七水或双七水。
老话常说“七夕无根水,无病也添喜”,旧时,人们将不沾染地气的水统称为无根水;
比如露珠是天降雾气所生,有珍珠凝玉的美称;雨水是银河外溢降落到人间的仙界圣水;也有人认为,七夕降落的雨水是牛郎织女重逢时流下的眼泪,因为牛郎织女在银河鹊桥相聚,滴落的泪水洒满人间自然带有仙气。
所以,七夕当天降落的无根水都具有神奇的力量和奇妙的作用。过去民间常在七夕早晨到田野里采集当天的露水,用于驱除邪火;因为七夕凝露属阴,可祛湿降噪,压制身体邪火,可起到驱邪扶正的作用。
《本草择要纲目》中也提到了:“槐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可以治疗五内邪气热。”
意思就是,七月七日“取槐”捣汁,并用铜器盛,可以解暑化热、明目益气等。
还有很多医书中,对诸多中药的采集均明确指出七月七日药性佳。
如景天、露蜂房、松子、丝瓜叶、豨签草、莲须、蒺藜子、菖蒲、瓜蒂、地榆根等等,这里帝寒金温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虽然现代的七夕节是情侣约会的日子,但是在古代,七夕也是配药的日子。
人们用常用药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虽然长生不老是有点难,但对身体确实有益处。
中医认为,经常食用松子利于身心健康,滋润皮肤,延年益寿。
《玉楸药解》中说它:“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
《海药本草》说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可见,松子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除了松子以外,在七夕习俗中提到的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在七夕的配药习俗中,还有流传下来了一些经典的实用方,正值秋老虎时期,正好能用上。
晒槐汁治痔: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洗痔疮处。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
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涤热,可治赤眼疼痛。
煎汤洗发:用皂角树枝叶煎汤沐发,能够清热化湿、祛除多余脂肪、通畅毛囊,对防脱发和乌发效果颇佳,不会刺激头皮。
清暑热:七夕这天,闽西客家人习惯用仙人草、冬瓜块和水熬煮,再用洁净的瓦坛密封贮存,可以治疗发热、头痛、中暑、惊风。
七夕这一天,有趣的风俗那么多,你打算试试哪一件呢?
用浪漫呵护健康
让爱定格
帝寒金温中医的爱
不止七夕
更是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