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作者#
(资料图)
01
我来德国20年了,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公是个德国人,现在有两个混血宝宝。
我出生在中部的一个小城市,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平平淡淡是我们家的一直的基调,家里唯一脱离正轨事情就是关于我的妹妹。
在我7岁那年,有天清早,我妈在小区门口的路边发现一个纸箱,里面有动静。打开纸箱大吃一惊,里面有一个婴儿。我妈抱起婴儿,打开包裹着的棉袄,发现是个女婴,四肢健全看起来很健康。
一时之间她也不知道怎么办,这时人越聚越多。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真是造孽,有人让报警交给警察,有人让送到福利院。我妈想了想,啥也没说,就抱回了家。后来带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挺健康的,不知道那家人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扔下孩子不要了。
就这样,妹妹就留在我家了。后来我妈找关系,给上了户口。亲戚朋友知道后,都说我妈有善心,以后一定有好报的。我妈也挺开心,家里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多张嘴吃还是供得起的。
现实就是这样奇怪,没有什么逆袭上位。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因为妹妹是捡来的孩子,对我有所偏袒,相反一直以来成绩很好不用父母操心的我,得到的关注与关爱比妹妹还少些。但是我对此倒也没什么怨言,妹妹成绩差的时候也没少挨父母说。
02
小时候也没什么远大志向,觉得上了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孩子就是我这一辈子了。所以就考在同城的一所大学,准备日子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了。
大一没多久,老师说学校与德国一所大学结成友好学校,各系可以选派成绩好的学生参与选拔,通过考核之后有机会去留学。他还说德国是免学费的,只需要负担刚去一年的生活费即可,后面可以打工赚取生活费。
尽管不需要学费,生活费也是一笔巨大开支,老师说第一年需要准备5千欧元,作为出国的保证金。那时候的5千欧元,几乎相当于5万人民币了。老师说,你成绩这么好,这是个特别好的机会。你回家和家里商量下,看看能不能负担得起。
我回家和爸妈说了这事,没想到爸妈非常支持。说家里正好存了给我和我妹未来结婚要用的钱,可以先将这些钱拿出来给我留学。但是我妹之后结婚,就需要我工作之后拿钱出来补上。
真的可以出国了,我觉得平淡无奇的人生似乎多了一份期待与特别。
03
飞去德国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耳朵疼了一路。
我印象特别深,落地后9月的德国已经很寒冷,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城市给人一种冷寂的孤色。那时我才发现,以后就只有自己了。
生活、学业、语言永远是留学生要最先克服的三关。生活里用到语言的情况很多,对于语言的学习,一旦环境建立就学起来很快了。生活,我不想花费太多父母的钱,去的第一年我就尽力地打工。
为了不影响学业,很多人都是寒暑假集中时间去打工,打完两个月暑假工基本可以负担十个多月的生活费,当然这只是日常消费,吃饭和房租。有些人节省些的,一年都可以保证。
我在上学的期间送过报纸,送了二周觉得太影响上课了。因为得每天三点起床,你必须保证在六点前将三条街的居民报纸送到,有一次早上送报纸的时候还下起了大雨,将我淋得整个人湿透了,报纸也都淋湿了,真的非常狼狈。当时很担心要被投诉,结果人家说没关系,德国人不会因为下雨报纸湿了投诉,只有送迟了他们才会投诉。
后来我就和一些同学在暑假的时候去德国西部,工厂多的地方打工。我们会租在别人家的车库里,每天凌晨5点开始步行一个小时去上班。那时候能每天打满8小时工,干满两个月,可以赚到将近4千欧元,相当于3万多人民币。
工作多半是在工厂里包装各种物品,刚开始的前三天,一上午手就举不起来。因为一直要将流水线上传不停传送过来的配件取下来,打包进纸箱里。让我想到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我就是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不能流泪,否则会锈蚀,流水线就无法转动起来。
暑假两个月打完工,回去继续学业。第二年暑假继续如此,北上南下各种工厂找活干。
04
四年就这样过去了,为了省钱中间一次也没过回过家。当然也想家,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没有微信。我们只能买一张国际电话卡,在周末的时候市里的专门的类似网吧的电话吧里打电话回家聊上几句。无非又是父母说妹妹成绩不好,不争气,看起来是没有考大学的希望。
我顺利毕业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回国还是留在德国找工作。我的专业是软件编程,在那年还是挺好找工作留在德国的。和父母商量后,便决定还是尝试在德国找工作,当时想的都是先工作几年,一方面可以赚点钱,另一方面有了工作经验可能回国找工作更容易。
没想到我运气很好,进了一家很有名的软件公司。当然除了运气,还得感谢我当时的好朋友,帮我模拟了面试时对方可能会提出的所有问题,没想到居然压中了很多问题。运气很重要,机会也是会更偏向有准备的人。
于是我顺利进了这样的大公司,部门里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我又开启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崭新生活。
05
后来在工作中结识了我先生,一个很典型的德国人。谨慎,准时,有些固执,缺乏欧洲人的浪漫,却能够非常耐心地照顾孩子。认识了一年多,他向我求婚,我们结婚了。
那是我父母第一次从中国中部的小城先坐火车去了上海,再从上海飞到德国法兰克福,跨越了将近一万公里,来到德国。
当初是他们把我送到这里,现在他们也能亲眼看看这片西方世界。一切都完全不同,一切都不适应。
婚礼完,我们带着父母去附近几个国家法国,比利时玩了一圈。回到德国,初来的新鲜感逐渐退去,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与语言不通造 成的孤独感开始作祟。
只待了三周,父母说差不多了,和女婿也没办法沟通,电视也看不懂,出门也不认路,在家像是坐牢。他们想赶紧回去,妹妹还在上学在家没人照顾。
一年后我怀孕了,生大女儿的时候,因为德国人不坐月子的,只好把我妈接来照顾了我三个月,这三个月她觉得也是挺难熬的,但是为了我她也忍了。还好在德国怀孕,生产不用操心。我老公觉得夫妻俩自己照顾孩子就是很正常的,中西方的观念太不一样了,可能也是因为公司会给你一年的育儿假,之后的一年母亲可以每天只上半天班用于回家照顾孩子。整个大环境真是尽所能地帮助你生育且养育下一代。
生小女儿的时候, 就没让我妈来照顾。一来父母年纪也大了,这么长途飞机太辛苦了。我们辛苦点也可以应付得了。
06
就在疫情发生的前一年,我们带着两个女儿回国看望了父母。也是相当辛苦的一路,因为选的是过年的时间,中国虽然放假,但是德国并不放假。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请好假,还好孩子是放寒假的。
然后就是给家里人买一些礼物,本身带着两个孩子东西就多,再加上买的礼物。爸爸就是一路又扛又拉,我是一手抓着一手抱着。到家的时候,全家都累得要散架了。
过年就是走亲戚,女儿们因为生活的语言环境,中文非常差,和其它小盆友在一起玩玩还行。和亲戚交流就比较困难,包括和外婆外公都无法正常沟通。我觉得这样肯定不行,回去后我就给她们报了中文班,不能让她们把中文忘掉。
接着疫情就爆发了,航班熔断,疫情肆虐。我非常揪心,害怕父母被感染,担心他们重病没人照顾,我只能在这边干着急。
越担心什么来什么,有一次我妈就因为骑电动,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还觉得没什么事直接回家了。第二天腿疼得不行,才去医院。拍了片才发现骨折了,在家躺了差不多三个多月,还是我姨来照顾我妈。因为我爸和妹妹都不会做饭 ,妹妹也高职毕业了,找工作也是个头疼的事。在家闲待了一年,去年也才开始上班。
07
我们在德国生完孩子,买了一套小公寓,还背着贷款。身上的钱其实不太多,但是眼看父母还住在小时候的破旧老房子里,我也是非常不忍心。后来家里亲戚有个机会,有个集资房,于是我想了想还是咬牙买了下来。
为了买这房,我还向我老公父母借了钱。买下来之后,实在没有钱装修了。我便想劝父母把老房子卖掉,出点钱来装修,剩下的钱可以给他们养老用。他们就可以住上新房了。
每次打电话回家说到这事,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就是不弄。后来说了多了,我爸总算说了实话。他说还是比较担心妹妹以后的生活,这个老房子就想直接留给妹妹了。新房子毕竟写的是我的名字,万一以后我们想回来了,再装修自己住。
我总算有点明白我爸的意思了,不管孩子争不争气,始终能在身边的孩子才能指望是上。我问我爸,是不是新房子写我妹的名字,他们就愿意拿钱去装修了。他叹了气没说话。
08
即使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对父母的牵挂,对家乡那片热土、亲情血脉的联系永远无法割舍。
当初的计划,原想在国外生活几年再回国想法目前看很难再实现。特别是疫情三年这种亏欠的感受愈加强烈,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需要子女在身边的照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种情况都是对于外国老公是无法理解的,他无法体会到我的担忧。
对于他来说,住的近每周去看望一次父母,住得远就每个月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如果无法自理,国家有非常健全的养老院可以去住,这取决于父母的意愿,生病吃药住院全部都有国家保障,作为子女提供亲情关怀即可。
面对这样难以抉择的困境,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想得更长远。我也想找到一种两边都可以适应的方式,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环境与养老生活。但是并不是所有在国外生活的人都可以分分钟在国内全款买套房,现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比国外普通城市高多了,对于我更难的是没有国内工作没有社保与担保,更难获得贷款。
我也很理解父亲为妹妹的考虑,但是我没办法把房子直接写妹妹的名字,说私心也罢,觉得妹妹没有这个能力能驾驭她整个生活也行。
我只能希望父母身体能够一直健康下去,疫情过去了,我又可以每年回来看望父母了。
除此之外,我不知道何去何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