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有多少中国人,正假冒俄罗斯人直播带货?

2023-07-06 13:45:15 来源:微信公众号:差评

最近这几天,一位“俄罗斯人”保尔·柯察铁火了。

有多火呢?

仅 2 个月左右就吸粉 30多万。


【资料图】

下图的数据也许更为直观,透过这动辄十几万的喜欢,应该能感受到视频有多受欢迎吧?

打开他的视频主页,稍加观摩,我发现他自称俄罗斯车臣人(虽然但是,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的)。

视频开头基本上都是:“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

视频主题都是分享围剿美军的片段和感想。

昨天喊着“巴耶哈利”,拆了台美国 M1 重型坦克。

今天忙着跟美国骑兵*师的斥候搏斗,缴获枪支。

又或是在乌克兰核电站附近,抓了一个美国人的顾问。

有剧情,还有台词,配的台词经常爽感十足,不是给美国顾问一顿竹笋炒肉,就是嘲讽美国“坦克都给我们炸了,我看你还牛逼不”。

但当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哥们,这大烟囱,大柱子,这难道不是我们河南洛阳的发电厂吗?

互联网弄潮儿们应该能看出来,这人有外国人的面貌,是因为加了*滤镜。围剿美军片段是找的网络资源,加了下配音解说,更何况,这些视频本身也标了“拍戏现场,影视剧情”。

但,稍微看眼评论区,你会发现很多网友真信了。

想想也是,中老年人玩不转互联网,更不太懂*滤镜可以“换脸”,信奉眼见为实。

对于他们来说,这位保尔·柯察铁就是屡建战功,脚踢美国,还将中国人称之为兄弟姐妹们的俄罗斯兵王,中国话还能说这么好,太加分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欢迎。

面对这一条又一条误会,其实这哥们真想澄清也很简单,在个人主页或视频评论区备注说明就行,但他没有,而是默默接受了“向英雄致敬点赞”,坦然博得数十万网友的关注,因为假冒外国人正是他的流量密码。

想必他很清楚,眼球经济时代,流量就意味着名气与金钱。

点开主页小黄车,果然,哥们已经开始卖俄罗斯特产了,尽管没咋做带货动作,但是背靠庞大的流量也已卖出了上百件商品,成功开启变现之路。

现在改名叫王抗美了,城会玩

后来被曝光后,有网友也毫不客气,专门去评论区留言说这是假货,各种拆台。

“保尔”也不再发真人出镜的视频了,开始故弄玄虚,偶尔发个摩托,说是战车,或者发个信号站,再配上那种发电报的声音。

播放量远不如之前真人出镜,看上去也算是虚假被绳之以法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对不?

但你真觉得,干这事的就他嘛?

其实,早在 2021 年年底,假冒外国人这一提款密码已然被人挖掘。

玩得最溜的,是一位名为俄罗斯娜娜的网友,她利用*“换脸”,称自己是俄罗斯人,以中俄友好为主题,骗取关注,十几天时间吸粉 40万,*时期近 200万粉丝。

视频内容同样毫无营养,起手就是“亲爱的中国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是俄罗斯娜娜”,而后用伪装出来的“俄式”口音唱中文歌,有时候唱都不唱,就对嘴型。

别问,问就是“我,外国人,打钱”。

找了个视频,感兴趣的可以感受下她的口音。

能把粉丝干到 200万的博主,多少有些网感。

她从外国人网红 1.0时代那学到了「 猛夸中国人」的绝学,但更火力全开:什么“中国人一出生就有中国绿卡,而外国人为了拿到中国绿卡,就要拼尽全力,就像你们考清华北大那样难”。

伏拉夫只会“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论拿捏他还是要跟娜娜学习一个。

另一个视频中,她又告诉大家俄罗斯没有彩礼,还教大家如何娶俄罗斯姑娘:在她店里提上两瓶伏特加跟两瓶蜂蜜,就能搞定俄罗斯老丈人,老丈人一高兴,说不定车和房都送你。

在切中痛点的话术和百万粉丝的加持下,她的带货橱窗里里的巧克力、威化饼等商品销量非常可观。此间还不忘让观众给关注、点赞、送礼,圈钱一条龙。

但由于热度太高,引发官方注意, 2022 年 4 月,抖音对于这类滥用平台道具,不当获取流量的仿冒账号进行封杀处理。

看起来好像一个味儿啊

既然冒充外国人风险有封禁风险,按理说事情该告一段落了。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财富密码只要出现,就有人甘冒风险,逐利者很快另辟蹊径:既然真人有风险,那就选用网络资源,同时通过视频封面素材等方式暗示自己是真人,博取关注。

基本套路是一样的,伪装自己是外国人,然后猛夸强大的中国。

男的结束战争以后想来中国留学,想要来中国旅游,女的结束战争以后当中国人老婆。

前面这些好歹还更一下视频,打造一番外国人人设。

时间来到今年 4 月,有的装都不装全套了,视频就更几个意思意思,直接开个直播间卖俄罗斯特产搞钱。

这个直播间似乎不太对劲,看上去像是网上找的资源,抠图缝合,再炮制成录像 24 小时轮播。

各位,细品

对于不太了解 AI 滤镜的中老年人来说,辨别真假的能力相对匮乏,还是信以为真了,还有人在直播间问“为什么不嫁到中国来”。

尽管各种粗制滥造,但照样卖出了 300多件。

如果说当年伏拉夫通过“我爱中国”找到流量密码的路径,还有些误打误撞。

如今这些直接扮成外国人卖货的人,就称得上是一条纯粹的爱国经济产业链了。

当然了,像这样发现需求,然后塑造一个虚假人物满足需求的行为,虽然可耻,但可以理解,经济社会,一切以赚钱为中心嘛。

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仅凭一个外国人身份就可以赚钱?

这类“外国人”视频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持续博取巨大流量,主要是因为踩中了两个需求点。

一来,这种跨文化交流确实让人喜闻乐见,带有寻找文化认同的情感张力,还带点综艺价值,好多人就想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在享受移动支付、点外卖时是否觉得新奇?

二来,都 2023 年了,很多人还是不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看待外国人,仿佛他们不是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而是来自外太空。

他们就像《三体》里刚得知舰队即将开往地球的人,刚开始害怕好奇,紧接着觉得自己才是宇宙中心。

这也导致互联网经常呈现出极为矛盾的场景,很多人极度自大,见到网络上的外国人,懒得去了解他们的所做所为,就留下一句白皮、尼哥,以体现自己的不屑。

另一方面却呈现出一种自卑与虚荣,不仅渴望听到外国人的肯定,又在生活中处处给予外国人优待和破例。

早年 ofo 退不出押金,有人冒充来自加州的外国人,结果高效取回押金。

数月前小红书上还诞生了一波新玩法,商家发货慢?装成外国人一催,立刻就能得到“下午发出”的答复。

其实,愿意客观呈现真实生活的外国人,以及愿意真诚促进中外交流的留学生有的是。

B 站有位俄罗斯博主@Nika 黄亭亭,也结合过自己的感受聊过彩礼,快手创作者@laowaiTV ,平时聊中外文化差异,学做中国菜啥的。虽然制作不算精良,可内容也算言之有物,可以管中窥豹生活差异。

他们录视频、讲差异,为的就是为了跨文化传播,更好地消除两国之间的隔阂。

可这些真外国人的自我剖陈,大多是不如假外国人的流量高的。

因为那些理性的、客观的表达,永远也抵不过那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故意迎合他人的喜好而生产出来的“小说”让人满足,来得过瘾。

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节目就像一瓶慢性毒药,它不能消除你对外国人的误解,更不能使你更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药效就是:

助长你心中的傲慢与偏见。

上一篇 下一篇
x
要闻
动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