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天天讲安全 | 步履不停,人机不歇!红寺堡扬水工程走好夏秋灌“最后一公里”

2023-08-24 12:59:56 来源:宁夏日报

已到8月下旬,宁夏引黄灌区夏秋灌已近尾声,为完成夏秋灌“最后一公里”,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干部职工步履不停、人机不歇,全力以赴抗旱保灌,抓安全、解民忧。

黄河水及时赶到玉米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玉米叶子卷了……

8月21日一大早,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副处长道华和灌溉科科长吴建林,急匆匆往红寺堡区大河乡河西村赶。日前,红寺堡扬水灌区罕现高温少雨天气,灌区供用水矛盾突出。新圈灌域和红三干306直开口水指标不足,2.84万亩玉米三水灌溉成了难点。村民穆凤军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没下过雨。往年这时候,玉米棒已经有小胳膊粗了。现在这叶子也卷了。”

今年黄河来水减少,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抗旱效益,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和打赢抗旱保灌攻坚战,红寺堡扬水管理处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机关职工、站(所)负责人、基层水管人员认真践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工作作风,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旱情、墒情和灌情,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用水需求,动态调整水资源配置,“点”对“点”调整局部水指标。8月12日,红寺堡一泵站加开1台机组变“7大1小”、黄河泵站运行4台,全力引水保供;管理处与红寺堡水务局共同协商,将142万立方米水指标调剂到村里。

8月21日下午,潺潺黄河水开始流进穆凤军60亩“干渴已久”的玉米地里。“喝”到水的玉米植株健壮、棒子修长饱满。目前,灌区玉米三水灌溉进度达到90%以上,葡萄、枸杞等特色产业应灌尽灌,解决灌溉难题22个,旱情得以有效控制。

机电组查隐患保安全。

电缆头在发热……

整个扬水系统已经满负荷高水位大流量运行十几天,每一台机组的安全都如绷紧的弦。8月20日下午,新庄集二泵站1号机组电动机引线侧B项电缆头发热,需要立即处理,副处长顾靖超和机电科副科长张斌,立即驱车赶赴现场。

下泵坑、用红外测温电缆头,温度高达120℃!比正常温度高出70℃,顾靖超下令停运1号机组,做好防护措施后,拨开电缆头,发现50平方毫米的铝线线鼻子处有线芯断裂、松散迹象。大家在现场研究制定出最快捷的检修方案——切除原有线鼻子,重新制作。半个小时后1号机组重新投运。“隐患没有大小之分。电缆头发热问题不容易发现,运行人员一定要勤看、勤听、勤闻、勤查,确保巡视检查落实到位、机组运行安全可靠。”顾靖超介绍,全处累计开展自查互查检查300余次,排查风险隐患55条,整改52条,管控3条,系统运行安全有力,可保供水顺利无虞。

巡渠工人查裂缝。

这可能是个獾洞……

虎晓忠是管理处大学生“新兵”,听说要下基层、进灌区,他立即报名参加。8月18日,刚到红四泵站,他便跟着渠道巡护人员马龙上了渠。“马师傅,你帮我拉住安全绳,我下去看看这里的裂缝。”

巡渠看似简单乏味,实则意义重大。为了严防死守任何一点出现危险的可能,千次万次的巡查都是值得的。从红三干渠58+800到红四泵站前池,属于马龙的巡护范围,全长约5公里,共有渡槽2座、涵洞2处,情况相对复杂。他们查得很仔细,巡查的脚步比往常慢了不少。突然,一个不起眼的洞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可能是獾洞,首先要查探一下它的深度”,马龙挥锹、灌水、铲土、填土、夯实,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做好标记,下午再来一趟”,检查完填埋的洞穴之后,他们继续向前走。渠道巡护结束了,虎晓忠手里的小本本也记满了。(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x
要闻
动态
精彩推送